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

时间:2023-07-03 07:51:41       来源:互联网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供大家参考。如果这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相关的文章。

篇1: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试卷


(相关资料图)

一、专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6.09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 ),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

4、0.4里面有( )个0.1,0.025里面有( )个0.001。

5、请根据下面这段话填空:

星期天,阳阳走了1.02千米,到文具店买了一块0.3元的橡皮,去水果店卖了8千克10克的大西瓜,一共用时0.75小时。

1.02千米=( )米 0.3元=( )角

0.4小时=( )分 8千克10克=( )千克

6、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7、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8、比较大小:

703克 0.73千克 3.708 3.7080 65.01 64.99

二、用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 ( )

2、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7.68+0.3-7.68+0.3=0 ( )

4、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 )

5、整数一定比小数大。 ( )

三、精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后,不改变数的大小,错误的是( )

A.0.2=0.200 B.4.08=4.008 C. 3=3.000

2、大于4.6小于4.7的小数( )

A.一个也没有 B.有无数个 C.有9个

3、1里面有100个( )

A.0.1 B.0.01 C.0.001

4、下列各数中,最接近4.98的数是( )

A.4.97 B.4.99 C.4.981

5、0.64米是1米的( )

A.百分之六十 B.千分之六十四 C.千分之六百四十

四、细心算一算(36分)

(1)4.8-(-1.2)+(-6)

(2)36-(3-8+4)

(3)-56&pide;(-28)-|-2|×5

(4)-48×(-16+34-112)

(5)-22-(-3)3×(-1)4.

篇2: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步练习题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

1.个0.1是1。

2.0.65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

3.48.018读作();五点五五写作()。

4.0.9的计数单位是(),如果把它变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是()。

5.0.56是由5个()和6个()组成。

6.12个一,3个百分之一,4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7.0.84加上()个百分之一是1。

8.4.9+1.8-4.9+1.8=()

9.+用小数来计算是()+()=()。

10.28千克=()吨

0.36米=()厘米

70.09元=()元()分

8吨80千克=()吨

二、选择。

1.3030.30这个数()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 B.个 C.百分

2.9.00与9.000()。

A.大小不相等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C.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3.大于2.4小于2.5的小数有()个。

A.9 B.10 C.无数

4.3.8里面有()个0.1。

A.3 B.8 C.38

篇3:《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课题小数的意义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和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难点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数位的"相互关系。

教具挂图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同学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四人小组交流自身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

(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同学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 自身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

2、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学尝试把3/10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1/1000改写成小数是多少?127/1000

呢?可以独立考虑,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0.23,0.127,0.409。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同学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局部都是0,假如整数局部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

同学尝试读。

3、观察总结: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同学比较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与整数局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1)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2)独立完成第4页“试一试”的“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3)你拨我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

解释与运用

1、小练习:独立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2、3、4题。

2、数学游戏:你说我摆。

3、小结。

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情境图,布置读书活动,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需通过活动使同学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同学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同学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同学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同学学会学习。

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读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再试读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使同学进一步明确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的不同。

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加深对小数数位各名称的理解和体会到小数局部的数位也是十进位的。

篇4: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编写体现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进一步学习小数。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根据这一特点同时结合三年级下册借助购物情境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新课的预习,有意识的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习能力。从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来,对于一些如两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两位小数的加减等这样有章可循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的掌握情况还比较可喜的。

第二,教学充分联系了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不停的"“举一反三”,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教学。

第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我有意识地调快了教学的速度,使课堂更加紧凑,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作业反馈出的情况来看,粗心大意的情况普遍存在,今后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5: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后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后练习题

一、计算

1、口算下面各题。

0.4+0.6=1-0.37=10-5.9=2.6+18=27+8.08=

40×60=1.52+1.48=28.5-13.4=2.9+7.1=10.01+0.99=

2、用竖式进行计算

3.15-0.98=40-27.53=14.5+9.27=4.02+5.263=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14-4.38-5.6213-(5.28+3.12)

5.01-1.9+4.99(5-0.07)-(0.8+2.24)

二、填空

1.4千米5米=千米10米5厘米=()米5千克80克=()克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吗?

4.25()>42.5()>425()

3.小丽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失,结果读成三十八万零九,原来的小数读出要读两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4.刘翔创造的"110米兰世界纪录为12.88秒,读作()秒;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一百分之三秒,原世界纪录写作()秒;这两个数的计数单位都是()。

5.用2、5、6和小数点可以组成最大的两位小数是(),最小的一位小数是(),它们相差()。

6.把两根长度都是2.4米的跳绳接起来,接口处长0.03米,接起来的跳绳长()米。

7、2.8-()=0.28()-5.6=2.4

15.6+()=20.02()+0.93=1

8.划去可以去掉的“0”:

[8.900、60、180.10、50.4、9.200、0.005、0.308、0.050]

三、判断

1.两位小数一定比一位小数大。()

2.一个千分之一等于十个百分之一。()

3.因为3.80和3.8一样大,所以计数单位也相同。()

4.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是两位小数。()

5.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6.4.72+0.1-4.72+0.1=0。()

篇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7: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计算题。(37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23 ÷2= 12 + 25 = 57 ×1415 = 7.6×17 - 17 ×6.6=

4÷15 - 15 = 12 ×3÷12 ×3= 7.75- 37 + 14 = (14 - 16 )×12=

2、求未知数X。(2×3=6)

(1)48- 3X=18 (2)2×(X+7)=20.8 (3)7.5X+ 6.5X=2.8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5=10分)

(1)716 ×40+916 ×40 (2)74 ×12.5×57 ×8 (3)45 ÷[58 ×(1-15 )]

(4)(34 ÷14 +2.5)- (5- 34 )×217 (5)11 +232000 +352000 +……+50992000

二、填空题。(共29分)

1、填空。(2×8=16分)

(1)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 )或r=( )。

(2)圆是( )图形,直径所在直线是圆的( ),圆有( )条对称轴。

(3)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 )、( )、( )、( )都是轴对称图形。

(4)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用它画出来的圆的直径是( )厘米。

(5)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9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

(6)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那么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 )倍。

(7)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对称轴。

(8)如图,圆的半径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填表。(4分)

半径/厘米 3 5.5 0.7 3.16

直径/厘米 9 2.8 6.28 18.84

3、看图填一填。(4分)

4、分别画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你能画几条?(5分)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2×7=14分)

(1)两个圆的周长不等,是因为( )

A、圆心的位置不一样。 B、圆的半径不一样。 C、圆周率大小不一样。

(2)一个半圆形,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

A、2π×12 B、π r×r c、(2+ π)×r D、2πr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 )。

A、4倍 B、2倍 C、1倍

(4)如果三个小圆的直径的和正好等于一个大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周长与3个小圆的周长的总和比较( )。

A、大圆的周长长 B、3个小圆的周长总和长

C、两都同样长 D、无法比较长短

(5)把一个周长是25.12分米的圆形纸片沿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分米。

A、112.56 B、16.56 C、20.56 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6)如右图,从A到B两条路线中,最短的路线是( )。

A、第一条 B、第二条 C、两条一样

(7)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B、两个半圆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圆。 C、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12 。

D、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四、作图并计算。(4×2=8)

(1)在下面的长方形中,画出一个

半径为2cm和两个直径为2cm的圆,

三个圆不得重合。 4cm

(2)列式计算大圆的周长与两个小圆

周长之和,哪个长? 6cm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单位:厘米)(5×3=15分)

(1)求下图阴影部分周长。 (2) 图中,直径为3厘米的半圆绕A逆

时针旋转600,使AB到达AC的位置,求

阴影部分的周长。

(3)如图,直角梯形中两腰长分别为6cm、10cm,

下底为14cm,挖去四个相同的扇形后,求剩余部分

(阴影部分)的周长。

六、解答应用题。(5×6=30分)

(1)把一张长9cm,宽8cm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cm,经过30分钟,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3)一根电缆,第一次用了全长的13 ,第二次用了全长的25 ,剩下80米,这根电缆长多少米?

(4)幸福小区的新房子标价4800元/平方米,开盘当天的售价降了110 ,后来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房价又跌了38 ,现在该小区的房子每平方米售价多少元?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8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行驶了384千米,已知乙车的速度比甲车快14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如图,用一根铁比将四根半径1dm的管子紧紧捆住(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铁丝?

篇8: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 分)

1、一个圆柱体的侧面沿侧面的一条高展开后是( ),当( )和( )相等的时候是(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 )。

2、圆柱体( )叫圆柱体的高。一个圆柱体有( )条高,一个圆锥体只有( )条高。

3、以一个长和宽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形体是( ),它的表面积是( )。

4、沿一个圆柱体底面的一条直径垂直向下切开,截面为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把一个圆柱体木头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36立方分米,则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则底面周长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和体积都相等,则它们高的比是( )。

9、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 )×( )来计算。

1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和是100立方分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1、2.6平方米=( )平方分米 1900毫升=( )升

4.8升=( )立方厘米 2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本题每空0.5分

二、判断正误 12分

1、一个圆柱体状的杯子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

2、若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

3、圆柱体的高不变,底面半径如果扩大三倍,则它的体积扩大9倍。 ( )

4、如果一个物体上下两个底是相同的圆,侧面是曲面,则这个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

5、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 )

6、以三角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 )

三、选择题 10分

1、在长4米的圆柱形钢柱上,用一根长31.4分米的铁丝正好沿钢柱绕10圈,这根钢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31.4 B、125.6 C、31400

2、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圆柱的体积 B、圆柱的表面积 C、圆柱的侧面积

3、一块圆柱形橡皮泥,能捏成_______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橡皮泥。

A、1 B、2 C、3 D、4

4、一个长6米的圆柱体状的木头,把它平均截成相等的三段,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分米,则这个圆柱体木头的体积是( )

A、30立方米 B、300立方分米 600立方分米 C、无法计算

5、做一个圆柱形油桶,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铁皮是求它的( )。

A、体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四、计算下列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不算表面积):15分

高为22CM

底面直径为16CM

五、解决问题:37分

1、周师傅做6节同样大小的圆柱形通风管,每节长12分米,底面半径是6厘米,一共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5分

2、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内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8千克,共要水泥多少千克?6分

3、一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是47.1立方米,高是5米,这个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4分

4、绕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下图)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分

5、已知一个圆锥形的谷堆,它的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3米。如果每立方米谷子重750千克,这堆谷子共有多少吨?6分

6、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它的宽是1.6米,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2米,以每分钟滚10周计算,1小时能压多少平方米的路面?6分

7、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的圆柱体铁块,烧熔重新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9厘米的圆锥体,它的高是多少?6分

【参考答案】

一、1、长方形,高、底面周长、正方形、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高

2、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一条

3、圆柱体,301.44平方厘米

4、169.56 56.52

5、18

6、3,9

7、27

8、1:3

9、底面积×高

10、75

11、260 1.9 4800 2.5

二、×_×∨×_×_×

三、A、B、C、A、C

四、S表=1105.28+401.92=1507.2平方厘米 V柱=4421.12立方厘米

V锥=314立方厘米

五、1、2×3.14×0.6×12×6=271.296平方分米≈271.3平方分米

2、【3.14×(6÷2) ×(6÷2)+3.14×6×2】×8=527.52千克

3、47.1×3÷5=28.26平方米

4、3.14×4×4×4÷3≈66.99平方分米

5、3.14×(25.12÷3.14÷2)×(25.12÷3.14÷2)×3÷3×750=37686千克=37.68吨

6、3.14×1.2×1.6×10×60=3617.28平方米

7、(3.14×6×6×12)÷(3.14×9×9÷3)=16厘米

篇9: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一填:

(1)一个整数,从右数起,第四位是( )位,第十位是( )位。

(2)20800000是由2个( )和8个( )组成的。

(3)60006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左边的6表示( ),右边的6表示( )。

(4)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 ),比最小的六位数少1的.数是( )。

(5)5000000=( )万 998300( )万

8000000000=( )亿 1249990000( )亿

(6)一个8位数,千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他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90099000 ),读作( 九千零九万九千 ),精确到万位约是( 90100000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最小的七位数是1111111。 ( )

(2)30904098这里面的三个0都在中间,所以都要读出来。 ( )

(3)一个十二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 )

(4)4498000005亿。 ( )

(5)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的九位数相差1。 ( )

三、选择题。

(1)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A.408065 B.408056 C.400856

(2)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500600 B.5060000 C.5006000

(3)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

A.5 B.4 C.9

(4)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十次是( )。

A.一百万 B.一亿 C.十亿

(5)三亿有( )。

A.30个一万 B.30个一千万 C.30个一百

四、读一读,写一写。

24005600 读作:

4578000000 读作:

1443800 读作:

九百六十万 写作:

三百二十万一千零三 写作:

六亿六千万六千七百 写作:

★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